水泥基材料配合比的重要参数-水胶比


水胶比、用水量、胶砂比和级配共同构成水泥基材料配合比的重要参数,这四个参数一旦确定,水泥基材料配合比也基本确定。水胶比是指水泥基材料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比值,水胶比是水泥基材料配合比的重要参数,水泥基材料的很多性能都与水胶比有直接的关系,如工作性、强度、耐久性等。因此,了解和控制水胶比对控制水泥基材料质量至关重要。

 

01 水胶比与强度的关系

在胶凝材料品种、质量和掺量确定不变的条件下,水胶比的大小直接决定水泥基材料强度。一般来说,水泥基材料强度随着水胶比的减小而变大,水泥基材料强度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而降低。但水胶比的变动与水泥基材料强度的变化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在不同的水胶比范围内水胶比变化0.01对强度产生的影响有很大区别,水胶比越小,同样的变化相同的水胶比对强度影响越大。换句话说,水泥基材料强度等级越高,水胶比较小的波动都会对水泥基材料强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过去,水泥基材料只使用水泥一种胶凝材料,水泥的品种和质量一旦确定,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水泥基材料强度。如今,胶凝材料不在是单一的水泥,还包括矿物掺合料,水胶比与强度的关系变得相对复杂,相同的水胶比,强度不一定相同,有时甚至有很大的差别。例如,水泥和粉煤灰品种和质量不变,相同的水胶比0.32,粉煤灰掺量5%与粉煤灰掺量10%配制的水泥基材料28d强度显然具有很大的差别;再如,相同的水胶比0.32,粉煤灰掺量5%与矿粉掺量5%配制的水泥基材料28d强度也是不同的;再如,相同的水胶比0.32,掺量同为5%的I级粉煤灰II级粉煤灰配制的水泥基材料28d强度也不相同。等等……

以上都说明现在水泥基材料水胶比与强度的影响不再是单一的影响,两者关系十分复杂,受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细度(比表面积)、活性、掺量等多种因素制约,甚至同种矿物掺合料,同样的质量等级都会有很大的差别,但原材料和掺量一旦确定后,仍然符合水胶比与强度反比关系,只是更加不是线性关系。

 

02 水胶比对工作性的影响

水胶比的大小对水泥基材料浆体稠度有直接的影响,水胶比越大,浆体稠度越低,浆体的抑制骨料下沉的浮力越小,水泥基材料越容易分层,反之浆体稠度越大,水泥基材料抗离析能力越强。水胶比较大的低强度等级水泥基材料,浆体浓度低,水泥基材料粘聚性差,保水性不足,水泥基材料容易泌水、离析,宜使用低外加剂掺量并适当提高胶砂比,改善保水性。而在低水胶比的高强水泥基材料中,浆体的浓度大,水泥基材料粘聚性较好,保水性好,但粘度大,工作性差,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情况下,应使用较高的外加剂掺量提高水泥基材料工作性。

 

03 水胶比与矿物掺合料掺量

在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矿物掺合料的活性低于水泥的活性,随着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增加,水泥基材料早期强度降低。为了获得满意的早期强度,在增加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同时,适当降低水胶比,提高水泥基材料早期强度,使其满足施工的需要。

矿物掺合料增加所需降低的水胶比的量与水泥基材料水胶比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当水泥基材料水胶比0.32左右时,活性矿物掺合料掺量增加10%,水胶比要降低1%左右,才能保证水泥基材料28天强度不明显降低;在水胶比0.3左右时,活性矿物参合料掺量增加10%,水胶比降低0.5%可以保证水泥基材料28天强度不明显降低。

此外,随着活性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增加,水胶比降低的幅度逐渐增加。外加剂的使用可以实现低水胶比配制水泥基材料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水泥基材料水胶比并不是越低越好,过低的水胶比使外加剂用量增加,用水量敏感性增加,给水泥基材料质量控制带来困难。因此,不应一味追求矿物掺合料大掺量,低水胶比,应根据工程实践需要选择合适矿物掺合料掺量和适宜的水胶比。

 

04 怎么考虑骨料中的细颗粒对水胶比的影响

骨料不可避免地混入粒径小于0.075mm的细粉颗粒,尤其是当前普遍使用机制砂的情况下,石粉的含量更加不可忽视,这些颗粒有时虽然不具有活性,仅仅在水泥基材料中起填充作用。在水胶比计算时,需不需要考虑这些颗粒,这些颗粒的增加会不会影响实际水胶比的大小,应不应该计入胶凝材料,控制有效水胶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骨料混入的细粉颗粒成分很复杂,一部分是石粉或砂粉,可以起到填充作用。但也有一部分细的泥粉颗粒,这些泥粉颗粒吸附水和外加剂,阻碍水泥与骨料的粘结,降低水泥基材料强度。要不要作为胶凝材料的一部分,应区别对待。

特别声明:转载处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版权归原作者(砼话)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